一纸报告威力如斯?高盛否认“唱空”后,两地银行股双双承压,专家:短期数据不代表长期趋势
金融界 2023-07-06 17:13:23

财联社7月6日讯(记者 梁柯志)7月6日一早,高盛公开否认了市场对其“唱空银行股”报告的相关传闻和解读。但当日市场交易显示,港股与A股银行板块双双承压。

截至15点18分财联社记者发稿,港股银行板块下跌2.67%、其中工行、建行均超超3%,农行跌近3%,交行跌近2%。A股方面,7月6日,42家银行股全线未涨,除兰州银行无升跌之外,其余银行股均以下跌报收,其中下跌最深是浙商银行,收跌1.88%,工行收跌1.04%,招商收跌1.36%,华夏收跌1.30%。


(相关资料图)

据中国证券报·中证金牛座消息,高盛表示,该机构题为《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的报告从三大角度分析了对当前国内银行股的看法,涉及评级的有12家银行,覆盖范围仅为当前A股42家上市银行中三成。高盛在对上述12家银行评级中,有5家给予“卖出”,4家“买入”,还有3家为中性评级。买入和中性合计为7家,并非如“唱空”银行股“小作文”所渲染出的悲观情绪那样。

7月6日,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对财联社记者表示,基于短期财务数据去评价银行估值,恐怕还是脱离中国实际情况。从银行的估值的角度来讲应该看银行长期的发展潜力。实际上城投在我们新增贷款当中占比并不高,银行信贷投放的主要领域是制造业企业、乡村振兴而不是城投。

这意味着银行业从长期来看,增量投放增长空间和国家发展的高质量发展方向是高度一致的,决定了银行的中长期潜在增长空间仍然巨大,基于此银行盈利能力,在中长期来看也是有保证。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近期多位内地银行业分析师的报告也指出,银行业部分数据指标受压是短期状态,行业可能在年底迎来转机。

不到一个月,高盛将工行从“买入”调为“卖出”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在高盛亚洲7月5日发布的《中国银行-测试不可能的三位一体》报告中,高盛分析了地方债务、资产问题和银行股息下降三大问题,认为银行在收益受到挤压的情况下无法同时保持准备金、资本和股息的良好平衡。

高盛认为,如果地方债务保持增长,信用风险可控。但随着地方债务规模增加,银行息差收入将有一定压力。由于地方债务在债券部分有税收和资本节省,可以有效帮助银行减少利息收入下滑带来的影响,因此地方债务中债券占比也是影响银行经营的重要因素。

其结论则是,将国内工商银行、兴业银行、农业银行、交通银行、华夏银行下调评级为“卖出”,看平中国银行、招商银行和南京银行,买入评级则为邮储银行、宁波银行、平安银行和建设银行。

但是,高盛在报告中强调“高盛确实寻求与其研究报告中涵盖的公司开展业务。因此,投资者应意识到公司可能存在利益冲突,从而影响本报告的客观性”。

值得关注的是,直到6月初,包括高盛在内的在港外资投行还集中唱多银行股。

摩根大通当时发表报告,考虑工商银行净息差趋稳,风险加权资产优化为普通股权资本充足率带来上行,并支持交易收入自低位反弹,将其今年至后年各年拨备前利润预测分别上调 5%、5% 和 6%。因此,相应地将可持续的股本回报率预测由 8.1% 上调至 9.8%,今年至后年平均可持续的股本回报率预测为 10.2%。H 股目标价由 5 港元升至 5.8 港元,评级由中性升至增持。

在6月12日,高盛发布研报称,净利差有望逐步改善、贷款供应保持强劲、房地产风险的最坏时期可能已过等原因,给工商银行买入评级。不到一个月时间,高盛再有报告将工商银行调整为“卖出”评级,原因则在于对股息风险的担忧。

国内多数机构:银行业年底或迎来转机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与外资投行观点相左的是,国内多数机构认为,银行业部分数据指标受压是短期状态,行业可能在年底迎来转机。

近日,国联证券金融行业首席刘雨辰发布报告认为,稳增长政策逐步出台,经济复苏态势愈发明朗。后续随着消费回暖与经济复苏,银行资产质量压力也将得到缓解,上市银行基本面拐点在即。

对于今年中报业绩,刘雨辰表示,上市银行业绩或触底回升,国有大行表现优异。上市银行23H1营业收入同比增速预计为-1.65%,较23Q1提升2.86PCT。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预计为3.63%,较23Q1提升1.65PCT。业绩触底回升,主要系负债端成本改善、其他非息收入持续改善等推动。分银行类型来看,国有大行表现最为突出。

对于银行业息差问题,7月3日,开源证券发布报告认为,据测算,存贷利率双降对上市行2023-2024年净息差整体拖累约0.4BP,区域行更分化,部分银行净息差不降反升的银行。比如揽储优势大的邮储银行,2023年存款挂牌利率降幅较大的浙商银行,贷款重定价周期较长、存款重定价周期较短的长沙银行。

刘雨辰也认为,从净息差看,上市银行23Q2净息差预计为1.65%,环比23Q1下降3BP。根据国联证券测算,6月份LPR调降对上市银行23年净息差的影响仅有1.79bp。总体来看,上市银行净息差下行趋势逐步放缓,后续随着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的持续优化以及存款定期化趋势逐步缓解,上市银行净息差有望在年内企稳回升。

7月3日,国信证券金融业首席分析师王剑认为,银行业总资产规模同比增速维持平稳。商业银行2023年5月份总资产同比增长11.0%,其中大行、股份行、城商行总资产增速分别为13.1%/7.0%/11.0%。

同时,人民银行披露《2023年第二季度银行家问卷调查报告》,二季度贷款总体需求指数为62.2%,比上季下降16.2个百分点,但比上年同期上升5.6个百分点。

当前银行基本面虽然继续承压,但目前银行板块估值处于历史低位,低估值成为板块最大优势,也反映了市场的极度悲观预期,因此维持行业“超配”评级。

不过,国信证券也提示极端风险情况,如若宏观经济大幅下行,可能从多方面影响银行业,比如经济下行时期货币政策宽松对净息差的负面影响、企业偿债能力超预期下降对银行资产质量的影响等。

H股银行板块去年底走出行情,今年机构陆续“抛售”

实际上,在香港上市的内地银行股交投一直较为平淡。

市场数据显示,港股银行板块从去年11月突然启动一轮上涨,如工商银行从11月4日最低3.031港元,一路上涨到今年1月27日3.971港元的阶段性高点,涨幅30%左右,其他银行走势大致雷同,中小行的渤海银行从11月4日0.88港元涨到12月30日最高1.96港元,涨幅高达122%。

在经历这波罕见的上涨之后,今年1月开始,香港银行股就受到陆续减持的待遇。

以流动性最好的工商银行为例,财联社记者查阅港交所信息发现,自今年1月9日,平安人寿率先减持工行之后,以险资为主的大股东开始集体“抛售”操作,先后有平安人寿、中国平安、全国社保基金、淡马锡和太平人寿等机构出售工行H股,合计7.35亿股,其中单笔减持最多的是全国社保基金,在1月12日减持2.31亿股,累计减持最多的平安系公司,合计3.52亿股。

直到6月初,太平人寿及太平资管双双减持7000万股工行H股,引发市场关注。

猜你喜欢

一纸报告威力如斯?高盛否认“唱空”后,两地银行股双双承压,专家:短期数据不代表长期趋势

2023-07-06

预计年底开通!这条线路桥涵工程主体施工完成

2023-07-06

电影《消失的她》因何破圈?

2023-07-06

“宝宝,阿姨下来了!” 谢谢你,江丽君!-热点

2023-07-06

焦点消息!气温榜又双叒叕被河北霸榜了!河北北部雷雨强对流也来凑热闹

2023-07-06

世界新资讯:香港特区政府运输及物流局局长:逾千人已获发“港车北上”许可证

2023-07-06

拜登:美国“完全、完全、完全”支持瑞典加入北约

2023-07-06

法国骚乱造成超10亿欧元商业损失

2023-07-06

郑振铎简介及作品欣赏 郑振铎简介及作品-热文

2023-07-06

全省首创!济南为应届毕业生定制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今日热议

2023-07-06

徐静雨:保罗离队后太阳或无缘季后赛 马刺和雷霆有望进前八

2023-07-06

英国通胀趋势下降 并可能令英镑会走软_最新

2023-07-06

图片新闻

2023-07-06

天津大学“黔程无忧”乡村振兴夜校在三穗县挂牌成立_全球关注

2023-07-06

崔永辉走访调研通信单位

2023-07-06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