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4日,由中国老龄协会指导,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和新京报社联合举办“2023老龄产业发展论坛”。在“老龄健康产业的创新与实践”圆桌论坛上,中国老龄协会事业部主任李志宏、中国老龄科研中心老龄健康研究所研究员伍小兰、中国老龄产业协会医养结合与健康管理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牟丽娜和太平产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助理总经理鲁昌等嘉宾,围绕医养结合方面涌现出的新业态与新模式,以及社区居家养老等老龄健康产业面临着怎样的机遇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北京养老服务联合体值得关注
无论在医养结合还是养老服务领域,养老产业的业态创新推进非常快,无论是理论方面研究,还是实践的创新模式都层出不穷。李志宏表示,这两年主要关注两个地方的实践模式,这两个地方的实践模式也代表了今后无论是养老服务业还是健康养老产业发展的方向。
(资料图片)
“一个是上海的为老服务综合体,一句话概括就是硬件智能化、软件人文化、服务智能化、一网信息管理、一个窗口服务,这些有效地整合了各种为老服务的资源,实现了多元主体一体化供给。另一个就是北京的养老服务联合体。这个模式已经进行了升级,基本都是以社区养老驿站或者老年人养护中心为依托,有效整合了街道社区以及街道社区之外的养老服务供给主体,包括社会主体、个人等。”李志宏说。
李志宏认为,在这两种模式中,北京街道社区层面的养老服务联合体更加值得关注。跟以往相比,养老服务联合体的革命式创新之处就在于,以前养老服务或者健康服务资源都是条块分割、纵向管理,现在通过养老服务联合体,实现了街道社区层面域内横向的连接。
北京街道、社区层面的养老服务联合体建设也引起了伍小兰的注意。在伍小兰看来,北京的一些街道建立区域式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这跟未来的养老需求非常贴合。一方面可以补充完善本区域公共护理资源,比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嵌入老年护理中心,跟街道内部社区养老中心、驿站、其他社区养老机构可以形成相互衔接。另一方面,积极推进社区居家上门的医养服务,可结合家医和家床的综合服务,通过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家医上门为家庭养老床位的老人提供健康管理、基本医疗卫生服务。
“这就可以很好地把养老服务中缺乏的医疗和老年医疗护理的服务整合起来,这是一个特别好的做法。”伍小兰说。
自2015年医养结合试点以来,目前逐步形成了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特别增加了医养结合,贯穿全过程、全方位的养老信息模式。牟丽娜则表示,在这个基础上,国家把医养结合纳入了公共卫生体系。纳入公共卫生体系意味着医养结合的地位和国策是相结合的,这意味着医养结合对老年人健康全方位的呵护。
牟丽娜认为,医养结合医疗是基础保障,不仅居家,社区、机构床位要结合,同时也要依据老年人的特点,做好紧急救护保障服务。
社区医养结合养老服务内容方法、路径上跟医疗机构要区分开。医疗机构有自己的标准体系和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要做的是以中医,及科技支持,整合健康管理方法及功能性食品,结合老人生活方式,做好细致精准精细化有效个性化康养服务。
在鲁昌看来,保险公司在医养结合领域也是一支比较重要的力量。保险公司主要通过两方面来推进医养结合,一是新建医养结合养老社区,社区通常都会配建康复医院、护理院。在养老社区构建一个从应急救助到日常健康管理,再到老年康复的闭环服务体系,提供相对完善的医养结合服务。另一个就是通过整合资源,推出衔接健康管理、养老权益的保险产品,为保险客户提供“金融保险+医康养服务”。
在老年人的需求痛点上发力
李志宏表示,同其他产业相比,老龄产业有一个最大的确定性就是客户群体庞大,老年群体从现在到2050年数量要翻一番。所以,无论是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业或者医养结合的发展,面临的机遇比较多。另一方面,老年人对养老的需求也呈现多样化,现在老年人养老向享受型、参与型转变,更多的老年人追求健康长寿,这就为产业形成很大的需求拉力,也是非常重要的机遇。
同时,在李志宏看来,从国家层面来看,我国目前处于老龄产业与其他产业协同发展的阶段,养老产业发展要有资源为依托,这就要求公共资源的配置要往居家、社区层面倾斜。
伍小兰也认为,随着老龄化社会快速发展,医养服务发展前景巨大。到2035年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医养服务需求必定面临快速的爆炸性成长。随着“60后”群体进入老年人行列,他们受教育程度、经济状况、消费理念有非常大的变化,他们的服务需求是更加多元化的,对品质养老需求也是更高的。
此外,伍小兰表示,养老产业的巨大需求还有人口老龄化跟城市发展转型叠加带来的宽口径的发展机会,未来二三十年我国将进入重度老龄化社会。这也表明,养老服务发展程度将成为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或者内生活力很重要的指标,能不能把劳动年龄人口留得住,解决他们父母,包括自身养老的后顾之忧,同时能够让老年人继续发挥作用,建设充满活力的老龄社会,这些都成为城市内在的需要。
对于政策红利的引导,医养结合或者康养结合服务中可能会出现的新机遇,在牟丽娜看来,我们国家从政策层面,包括产业化未来发展方面,最核心的三大要素都具备。一是消费人群庞大,二是涉及一二三产的供应体系,三是国家已经提出老龄经济是未来GDP的支撑点,是产业发展的根基。
牟丽娜表示,老年人健康需求是第一大需求,但是老年人对健康的担忧也是存在,尤其是慢病、带病养老。“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对于产业发展,我认为是不用质疑的,应该有很蓬勃的前景。”
不过,牟丽娜也强调,如何做好医养康养为老服务,要根据区域化老年人的需求及痛点,用好国家现有政策法规,规划好服务内容及实现路径,最主要核心是找出老年人的痛点,解决老年人问题。作为企业发展的机遇也好,政策支持也好,都需要在老年人的需求痛点上发力。
在政策引导和实际需求并存的情况下,鲁昌表示,从企业角度讲,居家养老是非常复杂的。目前从供给端来看,有医疗机构、健康管理机构、衣食住行生活服务机构、活动旅游文化服务机构等,这些供应商是做专业服务的,但是必须要有真正的运营主体能够对各类供应商进行有机整合并对运营服务品质作总体把控。这对运营主体的整合能力和品控能力都提出了较高要求。
此外,鲁昌也指出,除了拥有客户资源,如何对海量的居家服务需求快速识别并有效匹配,则是要重点解决的突出问题,需要构建强大的综合智慧运营管理平台来提供有效技术支撑。随着5G、AI、大数据等专业技术的快速发展,构建综合平台不是难题,但是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顶层设计,处理好政府、市场关系,社会各方主体找准定位,协同发力。